找到相关内容9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和谐社会与佛学——论建立“强伦理模式”普世伦理

    而不同的思想行为与情感必然产生不同的脑电活动,最终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功能。小人常戚戚,君子坦荡荡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一个人的内心是充满阳光与洒脱,还是一片阴暗与欲念不断,其对心理生理的影响自然大不一样...

    青云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778802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学天台教观,从此老和尚又是一个新生命。   七奇 裸女相就   清光绪三年(岁次丁丑三十八岁)老和尚自宁波至杭州途中,那时正逢三伏天气,船小人多,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;夜闲人静,大家都睡得很熟,有一...忽断,水流又急;老和尚以右手攀船弦,船小人多,稍侧就会倾覆,老和尚不敢动,从流而下,浸在水中,至暮,船泊岸,众才把老和尚牵上,衣裤尽湿,两足都被小石割破。   八难 险遭剖腹   清光绪三十一年(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
  •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朝慈善救济

    全书》第1辑,北京古籍出版社,2003年)中记到:“岳鄂间田野小人,例只养二男一女,过此辄杀之,尤讳养女”。宋政府于此点上亦向来重视。北宋一朝,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地方,慈幼育婴之政多有兴办。不过,此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279246.html
  • 雍正及其编著的佛教典籍

    後语言,专录其辱骂佛祖不堪之词,如市井无赖小人诟谇,实令人惊讶!不解其是何心行,将以此开示学人耶”?是何为耶”?特别是“近世宗徒未踏门庭,先决堤岸,一腔私意,惟恐若不呵佛骂祖,则非宗门,强作解事,学人...

    史原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279275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小人。《那先比丘经》讲述上知下愚的道理,也以农夫种庄稼为比喻。二者何其相似!   (三)《那先比丘经》卷上:   王言:“何等为智有所及有所不及?”那先言:“人前所不学,前所不及知;人前所学,前所及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五位

    吃惊的事吗?当庄子故事中的农夫拒绝变成机械心灵时,他是否预见了二十一或二十二世纪之厚的这些所有的邪恶?孔手“小人有了太多的闲空,必定会去想出种种恶事。”   在结束之前,让我再谈谈菩萨或禅者的六种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980897.html
  •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

    普遍性。   通过道德教化与陶冶达致化民成俗的功效,“君子化下,如风偃草”。这正是孔子的深刻所在。孔子说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(《论语·颜渊》)他在此基础上得出了“为政以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681120.html
  •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

    并非平白无故,正是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民间已有茶风之普及,且民间也已受到陆羽《茶经》精神的影响。   欧阳修在其《集古录》中甚至记述了“茶肆”把陆羽当作神来祀奉的故事,李觏更是用“君子小人靡不嗜之,富贵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2081413.html
  •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

    直截了当地把李贽狂行归咎于阳明、龙溪引禅入儒的流弊中。他说,“愚按: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,莫甚于李贽。然虽奉严旨,而其书之行于人间自若也。??试观今日之事髡头也,手持数珠也,男妇宾旅同上床而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382053.html
  • 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

    ,且多由经济问题引起,但作正面的义理解释却并不多。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,经济义利是个吊诡的问题,一方面现实社会无处不有义利问题,一方面又冠冕堂皇地重复小人喻於利,君子喻於义的教条。佛教知识分子似乎也多...

    周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1982101.html